北京时间5月8日,中国篮协正式启动了归化球员的筹备工作,向各球队及地方体育局发出了关于入籍球员的管理办法通知。这一举措在体育界及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。
在新的奥运会周期即将到来之际,中国男篮面临着人员的新老交替。尽管李凯尔仍是球队的重要一员,但考虑到其未来的发展及状态,寻找新的球员加入成为了当务之急。此时,CBA联赛中的一些热门外援进入了人们的视野,成为了潜在的归化球员人选。
然而,从篮协下发的完整文件来看,关于归化球员的具体管理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。除了一个大纲外,像如何定义归化球员、其是否与本土球员享有同等待遇、CBA合同与国家队合同的差异等关键问题均未明确指出。特别是对于外援来说,如果归化后的合同吸引力不足,这将对他们的积极性产生极大的影响。
知名媒体人付政浩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点评。他表示,在与多家CBA俱乐部老总的交流中,普遍认为当前的归化球员政策过于空洞。篮协将归化球员的引进、管理、政策探索等所有压力都交给了俱乐部,但却没有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和具体支持。他进一步指出,篮协应尽快制定并公布入籍球员的引进实施细则,只有这样,各方才能明确方向,知道如何行动。
对于国企俱乐部来说,他们或许能够依靠与分管领导的沟通来争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指标。然而,民营俱乐部在这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。他们不仅在入籍政策上缺乏支持,而且要说服美国球员放弃美国国籍、加入中国国籍,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经济支出。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,民营企业在归化方面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。因此,付政浩表示,民营俱乐部对这一政策反应平淡,大多持观望态度。
付政浩还提到,如果归化成功,这些球员将有权代表地方体育局参加全运会。但问题在于,有多少美国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国籍呢?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同时,CBA公司目前的政策也只是允许归化球员的出场时间参照本土球员,其他的优惠政策尚未给出。
总的来说,中国篮协的归化球员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。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,为中国男篮注入新的活力。